2012-03-22 11:40:01
協同辦公軟件作為人機交流領域的重點研究項目,一向備受矚目。近日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CSCW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2012國際會議會上圍繞協同工作軟件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這是首次通過CSCW這樣的重量級學術會議向國際學術界介紹和推廣協同辦公軟件,在國內尚屬首次。
CSCW會議是人機交互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由ACM從1986年開始主辦。CSCW會議專注于人機交互應用,并一直堅持跨學科、多樣性的特色。CSCW參會人員包括從事計算機、心理學、設計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致力于探索如何使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團隊和組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CSCW的研究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如云計算、社會計算逐漸溶入其中。本次大會的參會人員超過650人,是歷史上參會人數和論文數量最多的一次。
網絡中心的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近年來主要從事網絡協同工作環境套件Duckling系統的研發。Duckling是專為團隊協作提供的綜合性資源共享和協同平臺,面向新型團隊活動方式的需求,通過協同工作環境核心工具集和學科應用插件,集成網絡環境中的硬件、軟件、數據、信息等各類資源,為科研團隊提供先進的信息化平臺。從2010年3月Duckling 2.0開始進行開放源碼發布。目前基于最新的Duckling 3.0版本,網絡中心為全院提供“科研在線”云服務系統和中科院國際會議服務平臺。
對于一個軟件的研制,從問題的提出,經過開發、使用、維護、修訂,直到最后終止使用而被另一軟件所取代,就像是一個生命體從孕育、出生、成長到最后消亡,軟件的這個狀態變化的過程稱為生命周期(life cycle)。軟件生命周期的演化具有階段性,依據一定的原則,可以把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若干不同階段,相鄰的階段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每個階段都以其前一階段的工作成果作為本階段工作的基礎。軟件生命周期的劃分有助于軟件開發和管理人員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軟件開發及其管理。軟件開發的經驗表明,軟件開發越到后期,改正前期開發工作的失誤越困難,因此在軟件開發工作中應該對軟件開發工作的階段性給予充分認識,在前期工作不無分的前提下不應過早地進入軟件開發的下一階段。
依據不同的原則對軟件生命周期的劃分也不同,《軟件工程國家標準——計算機軟件開發規范》(GB8566—88)中將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8個階段:可行性研究與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實現(包括單元測試)、組裝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使用和維護。
2. 軟件開發方法
在規定的投資規模和時間限制內,實現符合用戶需求的高質量軟件是軟件開發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人們根據軟件開發的特點,提出了多種軟件開發策略。通過不同的軟件開發模型闡明從問題提出到最終軟件實現,軟件開發工作過程的階段性任務分解,并規定了每一個階段的目標、任務以及工作結果的表達形式。常見的軟件設計模型有: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漸進模型(increamental model)、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噴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等。這里介紹其中的2種。
(1)瀑市模型瀑市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開發過程依照固定順序進行,各階段的任務與工作結果如圖1所示。該模型嚴格規定各階段的任務,上一階段任務輸出作為下一階段工作輸入。此模型適合于用戶需求明確、開發技術比較成熟、工程管理嚴格的場合使用,其缺點是:由于任務順序固定,軟件研制周期長,前一階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錯越到后期越大,而且糾正前期錯誤的代價高。
(2)漸進模型從一組簡單的基本用戶需求出發,首先建立一個滿足基本要求的原型系統。通過測試和運行原型系統,有用戶提出進一步細致的需求,然后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統,反復進行這個過程直到用戶滿意為止。該模型適合開發初期用戶需求不甚明確,相關技術和理論需要不斷研究、反復實驗以及開發過程需要經常與用戶交互的場合,學習或研究類軟件的開發常用此法。由于用戶在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都直接參與.因此最終的軟件產品能夠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打開微信掃描下圖二維碼或者打開微信, 添加微信號:WiseUCAPP (企業即時通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