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09:52:49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勝者謂之神。對于所有的軟件當然也包括管理軟件,每次出現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都是基于硬件的技術革新而產生的,可以說硬件技術一直都是軟件技術的風向標。SAP當年從R/2轉成R/3,實際上是從大型計算機架構轉為客戶服務架構,而之所以能夠在當時并沒有多少企業管理軟件有這種三層架構的情況下順利的推出R/3,也是因為PC的出現。隨著硬件的技術革新而革新,一向是軟件產業的發展之道
就像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創智革新部門負責人孫曉群所說的:“要‘騎在’硬件技術的發展上革命。”而現在,隨著喬布斯將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帶向全世界,硬件領域的新一輪革命再次到來了,而乘著這次硬件革命的東風,運營商、操作系統、應用商店等“騎在”硬件技術上發展的產業早已打的頭破血流,而對于管理軟件來說,及時抓住這次硬件變革帶來的機遇就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8年3月,甲骨文就宣布將實現客戶關系管理和數據庫軟件與諾基亞移動設備之間的互通性,使這些無線設備無論從操作上還是功能上用起來都更像一臺計算機。
除了移動終端本身之外,還要特別把握住移動應用中對于各個領域擁有顯著影響的硬件革命。比如說SAP提出的內存計算技術實際上就是基于固態硬盤的種種優點而做出的革新。盡管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將將SAP的內存計算技術嘲笑成“古怪,荒謬,完全胡說”的技術,但是,SAP聯合創始人哈索普拉特納仍然在2010年的SAP全球用戶大會的演講中表示,“為了應付商業應用在各種移動設備上的順暢使用,目前的企業IT架構需要改變。內存計算可以滿足這種需求,而用固態硬盤取代傳統硬盤將是重要改變。”并現場演示了SAP原有的ERP和BI用戶轉換到新架構的六個步驟。SAP的內存計算技術想要獲得預想中的成功,必須要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關毅凡也曾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成本。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即三年之內,普通硬盤的成本與內存的成本會是等同的。”當然,內存高昂的成本能否在三年之內降低到與機械硬盤同等的價位我們不得而知,這需要技術人員的努力,但是如果成功,這項技術變革將會使我們從原來的三層架構轉回到二層架構,將企業的應用層和數據層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實際上從架構的角度來講也是一次革命,能夠大大簡化企業的應用程序,使得程序的寫法不像原來那么復雜。同樣的,在移動設備上應用虛擬化技術運行ERP軟件,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總而言之,如果能夠把握住硬件革命的機會,就能夠在未來的移動終端時代占據先機。
合縱連橫擴疆土
任何產業想要擴大影響,出路無非是兩條,垂直整合與水平擴張,這一橫一豎兩個方向共同發力就形成了合縱連橫之勢。
當前,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希望實現ERP與CRM、SCM、OA、BI、PLM等系統的全面集成。調查發現,76%的被調查企業在新建系統時要求與原有ERP等系統實現整合。這實際上表明了中國企業在管理軟件的使用上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將企業管理經營的不同環節集成是今后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此外,用戶還需要將后臺系統與前臺業務系統實現集成。企業后臺的基礎架構、應用系統等能隨著前臺業務和服務的需要進行即時變化和靈活擴展。
2009年4月甲骨文以每股9.5美元共計約7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un。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說,“我們收購Sun將改變IT業,整合第一流的企業軟件和關鍵任務計算系統。甲骨文將成為業界唯一一家提供綜合系統的廠商,系統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將有所提高,而價格將會下滑。”而僅僅時隔一年的時間,甲骨文的老對手SAP也迅速做出了反應。2010年5月,SAP宣布以58億美元收購獨立數據庫廠商Sybase,最后一個獨立數據庫廠商從歷史舞臺上消失。加上甲骨文收購BEA的并購案,一共三次大的并購行動,加上無數針對小公司和部分技術資產類的收購,整個軟件行業的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垂直整合已經成為未來管理軟件的發展趨勢,“一買多用”成為了CIO們的追求,企業用戶希望通過一家公司購買一次就能夠實現自己企業所需的所有功能。
近幾年,技術的融合趨勢日益加快,垂直整合成為很多企業的發展戰略選擇,IBM、Oracle、HP、Cisco等企業都在垂直整合上頻頻出手,對于越來越多的IT企業將垂直整合作為發展戰略,SAP創新社區全球高級副總裁尤騰認為“技術上的整合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是由客戶需求發展趨勢決定的,但整合到什么程度最好,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理解。”
在這個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的市場,除了要進行因勢利導的垂直方向整合以外,在水平領域的擴張也極為重要。其中,對于其他終端尤其是移動終端市場的占領是重中之重。隨著企業管理軟件的不斷發展,相比于以往的企業決策僅限于高級管理層,現在的大多數企業更傾向于決策層逐漸下移,讓更多的業務執行部門參與企業決策,以使得決策的準確性和執行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而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這種決策下移的可行性和迫切性變得日益明顯。目前全球的企業管理市場規模約為1.2萬億美元,移動應用的加入將使這一市場成長一倍,據Gartner公司預測,到2014年,移動終端的普及率將達90%,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量將達到65億人。終端互聯性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巨大的市場商機面前,如果你沒有專注機會擴展水平領域的市場,你的競爭對手就會占領。移動設備所帶來的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就像Sybase公司副總裁首席官關毅凡先生所說,“傳統的企業應用都是由任務驅動的,都是為了讓某個特定的員工完成某個特定的任務而編寫一個程序,比如說下一個采購訂單、銷售訂單這樣的指令。但是我們越來越發現,現在企業員工每天都在處理大量的信息,他們已經不是傳統任務驅動的模式,而更多是基于信息溝通的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需要更快地發布各種各樣的新型企業應用,幫助企業用戶完成他們豐富多樣的工作,移動應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萬事俱備東風來
從“賣軟件”向“賣服務”轉變已經是大勢所趨,SaaS的崛起似乎也已萬事俱備,但是叫好了許久的SaaS距離真正的顛覆性成功似乎因缺少“東風”的助力而力不從心。
2007年,長期從事跨國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菱通公司董事長曲立東提出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上ERP?還是上SCM?這是個問題。”認為中小企業由于采購、銷售的計劃都聽命于大型企業,因此上ERP的意義遠遠沒有加入到大企業的整個供應鏈管理中來得重要。曲立東提出的問題,在部分中小型企業中確實存在,但其中的關鍵不在于是上ERP還是上SCM,而是這個問題反映出成套軟件定制的管理無法針對每個不同的企業滿足其不同的要求,包括價格、硬件配置及功能等各個方面。
而Marc Benioff創立的以“終結軟件”思想為核心以SaaS為發展方向的Salesforce.com公司恰好解決了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因其投入小、見效快、易于控制成本且無需后期維護等優點,而備受中小企業的青睞,一時間,“軟件即服務”的口號響遍世界各地。2003年后,隨著美國Salesforce、WebEx 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企業SaaS模式的成功,國內外各大廠商也開始了也紛紛開始了模仿之路以謀求中國市場的龐大份額。用友、金算盤、金蝶、阿里巴巴等國內軟件巨頭與微軟、谷歌、IBM、甲骨文等IT界大佬們都加入到了搶灘中國SaaS市場的隊伍之中。國內金蝶軟件上半年財報顯示,其2009年上半年軟件收入4.41億元,同比增長4.31%,其中,軟件銷售收入2.82億元,卻同比下降4%。用友軟件2009年上半年財報也不容樂觀,軟件收入7.66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軟件銷售收入4.62億元,同比僅增長1.33%。而在此之前的幾年,用友、金蝶軟件的收入增長速度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隨著各大廠商對于SaaS模式的看好,SaaS模式本身也在迅速深入的細化和發展,除了CRM之外,ERP、eHR、SCM等系統也都開始SaaS化。由軟件提供商到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轉變速度急劇加快,“賣服務”的時代已經來臨。
但盡管如此,SaaS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仍然像水中花、鏡中月一樣,明明可以看到它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明明知道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卻似乎咫尺天涯永難跨越。為此,眾多國內外廠商也都在積極探尋SaaS的新出路,而將SaaS與近幾年大熱的電子商務結合,似乎讓所有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掌商網在國內在20010年提出了全網電子商務概念,沒過多久,阿里巴巴也迅速推出了阿里軟件,想要憑借其在B2B市場的壟斷地位分一杯羹。逐漸,包括速達、怡亞通、一達通、上海揚銘、華美華科技等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均開始借用全程電子商務概念。但是,隨著金算盤的偃旗息鼓和阿里巴巴宣布放棄的消息傳出,SaaS的瓶頸仍舊沒有打破。
2010年一季度的中國軟件行業分析報告中提到“大型企業更愿意在一些邊緣的功能方面利用SaaS,如文件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實際上SaaS并沒有取得人們意料中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取得大型企業的青睞,二八原則在哪里都是存在的,只有爭取到眾多大型企業更多的訂單才能使得SaaS走向輝煌。而大型企業之所以只愿意在一些邊緣的功能方面利用SaaS模式有兩個原因,第一條仍然是老生常談的安全性問題,畢竟企業的重要資料不掌握在自己的機房里實在是讓CIO們寢食難安,第二是因為大型企業擁有資金充足購置設備,維護網絡,而且大部分的管理軟件系統已經建設完畢,并且足夠完善,完全沒有必為了“趕時髦”重新部署自己的管理軟件系統。
但是,隨著移動市場的潛力被所有人所重視,移動市場被慢慢的發掘出來,也給管理軟件的SaaS模式帶來了一絲轉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動市場完全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在這個領域上無論是財大氣粗的大型企業也好還是精打細算的中小型企業也罷都需要從零開始建設自己的管理軟件系統,因此對于大型企業也好,中小型企業也罷,都更加容易接受這種軟件即服務的模式;除此之外,因為移動領域趨勢的必然性,使得各大IT領域紛紛進駐移動終端相關市場,而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著安全問題所產生的瓶頸,在移動大趨勢勢不可擋的情況下,在不平衡的供求關系影響下,全新的、有效的移動安全解決方案也更加容易得到認可。因此,各大軟件廠商如果想把各大企業CIO們對于SaaS的“偏見”糾正過來,這可以說是最好的機會了。更妙的是,如果能讓CIO們在移動終端嘗到SaaS的甜頭,在傳統互聯網領域SaaS模式的推廣,尤其是在大型企業的推廣也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暈輪效應”是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的。
路漫漫兮需求索
路漫漫兮,管理軟件還將上下而求索。制約移動設備上企業管理軟件的最大的瓶頸就是安全問題。Sybase公司副總裁首席官關毅凡先生曾表示:“企業移動應用的最大挑戰是,它所管理的數據是企業數據,對于很多企業來講,他們的CIO非常看中數據的安全問題。對于很多企業核心數據,他們是不愿意發布到企業的運行環境之外的。盡管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的企業可以把企業應用承包給第三方運營機構,這在物理上來講,也相當于數據在公司之外,但還是有很多企業會擔心數據的安全問題。”權限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性的諸多問題,就需要各大軟件提供商與電信運營商共同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了,不但要做到讓移動終端安全,還要讓CIO們相信它是安全的。
雖然因為移動設備的普及率,而使得員工在使用移動設備處理企業信息時不需要CIO再為這些員工在移動終端上花費任何的成本。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怎么樣能夠管理這些移動設備,特別是怎么樣更好的讓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有一個很好的切割。舉個例子,當員工準備離職的時候,企業能夠自動的把員工手機上相關的企業數據刪除掉,從而保護企業的信息安全,而不是把離職的員工再叫過來,說把你手機拿過來,我要把企業信息刪除掉。企業應用的一大挑戰就是這個。”
除此之外,移動管理軟件仍有一些函待解決的問題制約著他的發展。盡管移動管理軟件作為一種打趨勢已逐漸得到業界認可,但商業模式仍然不夠成熟。支持其業務模式的操作模式、信用體系、支付體系等運作細節還有待繼續探索。而企業用戶需求也存在著多樣性和模糊性。同時很多企業對移動ERP信息化目前只是存在著概念上的認知,重要性認識不足,阻礙了移動信息化的大規模應用。
另外,雖然移動終端帶來了更快捷、及時的數據處理,但是手機的操作體驗和計算機畢竟是存在很大差異。軟件開發商和手機設備商提供的操作界面、操作方式和設備尚有不少缺點,對復雜、高級的企業管理系統尚難提供充分有效的軟硬件支持。因此移動設備的操作方便性有可能影響企業員工使用移動設備處理數據的意愿并制約移動管理軟件信息化進一步應用。目前包括ERP在內等移動信息化、移動商務最為普遍的操作方式是通過短信來實現的,但畢竟通過發送短信對企業數據進行管理或操作將存在嚴重的使用效率問題,而且此種方法對于人機交互的體驗也并不良好,容易造成信息傳遞的單向性
打開微信掃描下圖二維碼或者打開微信, 添加微信號:WiseUCAPP (企業即時通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