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7
在今年的“兩會”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成為熱點議題之一,重點聚焦在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攀升、生存艱難等方面,建議利用電子商務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將搜索營銷納入《中小企業促進法》等。當前,我國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已經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創造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負擔重、競爭激烈,需要應對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匱乏的嚴峻挑戰。信息化作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也是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手段。
助生存是服務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核心目標,重在拓市場、降成本。
近年來,從金融危機、用工荒到資金荒,中小企業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壁壘和沖突不斷,國內通脹形勢嚴峻,貸款難、擔保難、融資難,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不斷提升,經營狀況堪憂。面對利潤率不高、產品附加值不高的現狀,約有10%的中小企業在升級,20%的在轉型,而有60%~70%的企業在苦苦掙扎,深陷生存困境。
在通常情況下,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有三個方面:利用互聯網發布和獲取信息,利用電子商務開展采購、銷售等業務,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生產、管理、創新活動。而在嚴峻的生存挑戰面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在于力助市場的開拓、經營成本的降低,目的性非常強,對信息化建設慎之又慎,往往是按需索取,要求簡單易行、經濟實用和效益優先。
中小企業壽命短、融資難,其信息化應用必須投資少、見效快。
在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三四年,往往存在業務發展不穩定、業務策略多變的問題,他們異常關注短期效益,很難想象中小企業會作一個五年信息化規劃,他們希望所使用的信息化手段能直接解決實際問題,帶來更多的顯性價值,甚至希望能夠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外,因為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融資難度大,信息化建設投資主要依賴于內部資金積累,根本負擔不起昂貴的信息化建設費用和長期的管理、維護費用。因此,中小企業信息化往往不是從資源計劃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等大型信息系統切入,而是要關注能夠讓企業賺錢的 IT 應用工具,會選用相對成熟的產品,也更信賴品牌的價值。
綜上,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關鍵需求在于:一是借助企業建站、搜索引擎、網站聯盟等方式進行營銷推廣,更貼近下游和最終客戶,被客戶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增加商機、擴展市場范圍。二是借助信息技術捕捉外部信息如市場、渠道、競爭、供應商信息等,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的聯系,挑選更合適的合作伙伴,降低采購成本、物流成本等。三是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降低新產品的設計、生產成本等;采用庫存信息化管理手段,減少庫存量,降低管理成本,加快資金周轉等。總之,借助各類信息化應用,盤活資金、拓展市場、降低各類交易費用。其中,電信運營商在基礎通信、企業建站等方面存在優勢,而在電子商務、生產流程固化等方面仍有不足。
運營商主推的標準化產品難以滿足各行業中小企業的需要,需要個性化、集成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信息化服務局限于網絡接入的通道、普通通信業務等,三家運營商面向中小企業產品覆蓋率普遍較低,融合的ICT 業務目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以中國移動為例,在中小企業信息化領域,主打“動力100”標準化產品,旨在跨越行業差異,達到規模化推廣目標。
因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有限,單個企業對運營商的吸引力不大,運營商在滿足對其個性化需求上沒有較強動力,于是往往忽略了中小企業的行業特征、規模大小的差異性,實際上,這些不同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目標和重點等也存在較大差別。例如,制造業更重視供產銷,食品加工業更關注客戶管理,煤炭采掘業更側重于安全生產監控,等等。即使同一行業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在個性化和專業化方面也有多元需求和選擇。隨著中小企業重要性的不斷提升,運營商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其特有信息化需求的關注。
在2011年工信部開展的“通信業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調研中發現,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大多限于單項應用,還未進入全面集成應用的階段。很多企業往往是單獨實施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OA等應用軟件,結果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島,反而影響了信息化效果的顯現。中小企業需要的是一套長期規劃的、綜合集成的信息化解決方案,能更快地從單項應用的基礎建設階段向集成應用階段升級。
借力云平臺、SaaS等新模式,化解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難題。
云應用的快速來臨,讓信息化應用有望逐步轉變為水電等公共基礎服務,中小企業不用掌握太多的IT技術、不用投入太多的資金就能享受到更專業的信息化服務。SaaS作為云計算中最為典型的IT軟件外包服務模式,掃平了中小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絕大多數障礙,也獲得了市場的肯定。
國內外云計算爭奪正酣,谷歌、阿里巴巴、華為等互聯網和IT公司確立了云計算的戰略地位,電信運營商也紛紛開始搶灘布局。但運營商如何借助云平臺、SaaS打造出服務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獨特產品,除了要解決好產品性能、安全和可靠性問題外,品牌的策劃與宣傳也至關重要。
運營商必須加強跨界合作,才能與其他信息化服務提供商抗衡。
危機往往孕育著商機,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在于融資難,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最容易獲得中小企業的青睞。阿里巴巴通過與四大銀行合作共建“風險池”,推出無抵押“網絡聯保”貸款,為小微企業開展融資貸款服務,截至今年2月初,阿里金融的自營貸款獲貸客戶已有10.62萬家,可以想象這10萬家企業在選擇信息化產品時必然傾向于阿里巴巴。電信運營商也可以考慮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包含金融、信息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政府在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中也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完善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等舉措。電信運營商可以積極參與到這些平臺的建設中去,密切與政府的合作,與政府共同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